7月31日,由大理州非遗产业学院与大理市东拓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第一期“非遗文化匠心传承”夏令营正式画上圆满句点。六天时间里,小营员们完成了一场“非遗传承+习惯养成+团队成长”的多维蜕变,也为我们留下了无数温暖而深刻的瞬间。
一、非遗浸润:在体验中触摸文化根脉
白族扎染的蓝白世界里,孩子们从“折布-扎结-浸染”一步步探索,当亲手设计的纹样在染缸中晕染出独特纹理,“传统工艺”不再是书本里的抽象概念。


大理三道茶的茶艺课堂上,“一苦二甜三回味”的茶汤流转间,孩子们品出了白族待客的礼仪与生活的哲思。

大理陶工坊里,陶泥在指尖从松散到成型,小营员们用双手捏塑出带着泥土温度的作品,也捏出了对“工匠精神”的懵懂认知。


非遗老师们的耐心指导,让文化不再遥远——演示“绞缬”技法时的专注、冲泡三道茶时的从容、陶艺师傅修整陶坯时的细致,都在潜移默化中,为孩子们埋下“守护传统”的种子。
二、习惯养成:在历练中解锁成长密码
迷彩服是本期夏令营的“成长符号”。晨间的队列训练,让“令行禁止”成为行动自觉;内务整理时叠出的“豆腐块”被子、食堂里主动践行的“光盘行动”、活动中此起彼伏的“1、2、3”集合口令,让“自律”从口号变成日常;CS实战里的战术配合、急救包扎演练中的冷静操作,则让“团队协作”与“应急能力”有了具象的实践。
从“依赖家长”到“自主管理”,从“个人中心”到“团队为先”,孩子们在细节中完成的,是一场关于“独立”与“责任”的悄然蜕变。



三、结营不落幕:成长答卷的双向奔赴
第一期的结束,是文化传承与少年成长的新起点。当非遗的古老基因与青春的蓬勃朝气相遇,我们看到的,是传统文化在新一代身上“活起来”的无限可能。


第二期“非遗+军事”夏令营于8.10-8.15期间举行。
这个夏天,让孩子暂别电子屏幕,在泥土与蓝染中触摸文化根脉,在迷彩与汗水中锻造坚韧品格。第二期“非遗+军事”夏令营名额有限,欢迎积极报名参与,让成长与传承双向奔赴!
图文|自佳麒 编辑|李刚
初审|李作伟 复审|杨再春 终审|李荣锦